教育部自然资源药物化学重点实验室(云南大学)第三届学术委员会第三次会议于2019年1月22日在云南大学召开,云南大学副校长丁中涛教授出席会议并致辞。
会议在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主任孙汉董院士的主持下召开,南开大学刘育教授、中国药科大学孔令义教授、中科院昆明植物所罗晓东研究员、中科院昆明动物所赖仞研究员、云南大学张洪彬教授、丁中涛教授、曹秋娥教授等学术委员、科技处以及重点实验室成员参加了会议。会议听取了重点实验室2018年年度工作及代表性工作进展报告,审议了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项目,讨论了重点实验室年度工作报告,充分肯定了过去一年来取得的成绩,并对下一步的工作目标提出建议。
在2018年里,重点实验室围绕云南大学“生命与分子科学学科群”的一流学科建设,以及云南省大健康产业发展的重大需求,在天然产物全合成以及有机合成化学等领域取得了重要进展;在螺环氧化吲哚生物碱全合成、苯并呋喃结构单元合成方法学、特殊骨架的活性天然产物分离分析等方面获得了显著进展。在Angew. Chem. Int. Ed.、Org. Lett.、Chem. Commun.等国际主流杂志上发表了系列高水平论文,新增了一批国家级、省部级科研项目,使化学学科保持ESI全球排名前1%;在科研平台、团队建设和人才培养工作方面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学术委员会建议,进一步加大对重点实验室高层次人才引进培养与平台条件建设支持力度,强化面向国际科技前沿领域的前瞻性和原创性研究,强化“生命与分子科学学科群”的协同创新,进一步提升天然药物创新和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能力。在“双一流”的建设过程中,进一步将重点实验室建设成为“一带一路”区域的高水平一流学术研究基地。委员们同时建议努力扩大博士生的招生名额。
